万博士

万博士美国升学直通车:面试时被问到缺点怎么答?哪些坑绝对不能踩?—— 美国本科申请面试避坑指南

在美国大学本科申请面试中,请谈谈你的缺点是一道经典却棘手的问题。许多华人家长和学生对此充满困惑:如实暴露弱点会不会影响录取?刻意美化又怕显得不真诚。这一问题的本质,是招生官通过缺点考察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、反思深度与成长心态。以下结合美国大学面试评分标准、心理学原理与实战案例,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可落地的应对策略。

SAT ACT之外,还有哪些资源证明孩子学术能力《万博士美国升学直通车》

今天的主题是: 当标化考试消失:重新定义学术能力的六大生存法则。在一所高中里,有这样一个戏剧性场景:校长办公室的垃圾桶里堆满SAT参考书,一群学生正用碎纸机销毁模拟试题。这场行为艺术的背后,是全美超过1800所大学永久性取消标化要求的时代巨浪。当分数霸权崩塌,华人家庭突然发现,曾经清晰的成功路径已变成迷雾森林——没有SAT护身符,我们的孩子该如何向大学证明自己?

《万博士美国升学直通车》如何挑选最有用的课外活动

理解招生官如何评估课外活动是精准筛选的前提。根据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协会 2023 年调查报告,招生官对课外活动的考察遵循以下原则:深度优先于广度,78% 的招生官认为,持续 3 年以上、投入时间不少于 100 小时的单一活动,比每年参加 5 个不同活动更具说服力;影响力重于形式,招生官关注的不是活动是否高大上,而是学生是否创造了可衡量的改变,例如发起旧书循环计划并累计捐赠书籍 5000 册;

《万博士美国大学申请规划》怎么选保底校才不会被"过度匹配"坑?

对于在美国的华人家长来说,帮助子女选择大学本科的保底校是一项重要任务,选得不好就容易被 “过度匹配” 坑。那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?首先,要准确评估孩子的实力。这是选好保底校的基础。不能只看孩子某一次考试的成绩,或者某一个学期的表现,而是要综合孩子高中几年的整体学业成绩,包括平时的作业、小测验、期中期末考试等,看看成绩是否稳定

GPA 4.5+亚裔学生的突围路线图

去年春天,在帕萨迪纳高中礼堂发生了当代教育最荒诞的奇观:颁奖台上,17位GPA 4.5+的亚裔学生如精密排列的集成电路板,他们手中的获奖证书在灯光下泛着相似的冷光。三个月后,这群"完美学生"中有11人收到常春藤院校的拒信,而那个GPA 4.3却创办方言保护APP的男生,却带着五封顶尖名校offer从容离场。这个黑色幽默揭示了残酷现实:在4.5+的GPA通胀时代,完美成绩正从通行证蜕变为墓志铭。

推荐信必须带数据?2025年新要求

在 2025 年美国大学本科申请中,推荐信的要求出现了一些新变化,其中关于 “推荐信必须带数据” 这一点,尤其值得我们关注。以前,推荐信大多是推荐人对学生的一种主观评价,比如老师会写这个学生学习很努力,成绩不错,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等。但现在,情况有所不同。学校希望通过推荐信更精准地了解学生,这就使得数据在推荐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。

从AP内卷到双学分课程红利:课程组合的博弈论新解

尊敬的各位华人家长大家好,欢迎来到我的播客频道,我是文美集团教育总监,15年经验升学顾问,万博士,今天很开心和大家分享关于美国大学申请准备的相关话题。 今天的主题是:当AP成为军备竞赛:破解课程选择的囚徒困境去年秋天,一位华人母亲举着女儿的成绩单冲进校长办公室,泛黄的纸页上印着令人眩晕的数字:11门AP课程,8门满分。然而这份"完美答卷"换来的,是常春藤盟校的集体沉默。这个场景像一记重锤,叩击着所有亚裔家长深埋的恐惧——我们是否正在用AP课程搭建一座通向悬崖的阶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