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博士

美国大学申请:等待名单上的自救指南:从备选到正选的关键几步

每年四月之后,很多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都会经历一个煎熬的阶段——等待名单(Waitlist)。有的学生被梦校放入“候补席”,有的家长在心里反复问:“到底还有机会吗?”“现在还能做些什么吗?”其实,Waitlist并不是“被拒”的另一种说法,它更像是“录取的延迟公布”。能否从备选变成正选,关键就在接下来的几步操作。

美国大学申请:2026年U.S.News最新美国大学排名解析

随着 U.S. News & World Report (以下简称“U.S. News”)公布2026年美国大学排名,很多准备留学美国的学生和家长不免要问:这对我们的选校、申请意味着什么?在这里,我帮你从专业视角拆解最新排名中的关键变化、背后的意义、以及家庭和学生该如何应对。

美国大学申请:我们家的故事怎么写?让家庭背景成为申请助力而非阻力

让家庭背景成为申请助力,而非阻力很多家长在帮孩子准备申请材料时都会问:“家庭背景会不会影响录取?”“我们家又不是名校出身,也没什么特别资源,这部分该怎么写?”其实,美国大学在看“家庭背景”时,真正关注的不是家里多么显赫,而是——在你的环境里,你做了什么?你成长出了怎样的思考和行动?

美国大学申请:申请季的家庭情绪管理 如何避免焦虑在亲子间传递与放大

每年一到申请季,很多家庭的气氛都会变得紧张起来。孩子焦虑,家长也焦虑。家长嘴上说“放轻松”,心里却一边刷大学录取率、一边提醒孩子“别玩了,Essay改了吗”。结果就是——全家都累。其实,焦虑是可以理解的。申请季本来就充满不确定:成绩、文书、推荐信、录取结果……每一个环节都牵动人心。但越是这种时候,越要学会管理情绪,否则焦虑会在家庭里不断放大,最后反而影响孩子的状态。

美国大学申请:让孩子不排斥保底校,从“稳妥”中看到机会

在每年申请季,很多学生一听到“保底校”这三个字,第一反应就是抗拒。“那学校太普通了吧?”“我读那个,不就白努力了吗?”甚至有些家长也会觉得,既然都认真规划申请了,干嘛要考虑“保底校”?但事实上,“保底校”不是退而求其次,更不是“失败的象征”。它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,也是孩子在通往未来的路上,留给自己的安全垫与转机点。

美国大学申请:2025藤校申请新风向:招生官到底在看什么?家长最容易忽略的关键点解析

最近和不少家长交流,都能感觉到一种微妙情绪——焦虑、疑惑、甚至是“不理解”。为什么明明孩子成绩顶尖、活动丰富,藤校却接连发来拒信?为什么同班那个 GPA 也没那么夸张的学生,反而拿到了 Princeton、Yale 的录取?答案很残酷:时代变了,藤校筛选标准也变了。2025 申请季,一个核心趋势越来越清晰——顶尖大学正在从“最努力的学生”转向“最有方向、最有潜力的年轻人”。下面,我想慢慢地展开讲。